查看原文
其他

小巫:他投胎于我,我不曾教诲他,只是带他生活

小巫艺术养育 小巫Weewitch艺术养育
2024-10-15


文:小巫

图片提供:Sam、小巫

(大学校园图片源自网络)


01

谁来了?


儿子21岁了,按照华德福教育的说法,是时候知道“谁来我家”了。

我们绿茵华德福学校的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emerge,在恰当的教育环境里,孩子的真实自我会逐渐地emerge,就像一株植物一样,从种子到发芽到开花到结果,会经历很多层次的emerging,很多次脱胎换骨的转化。

到了21岁,我们就知道,是哪一个灵降临到我们中间了。

严格地说,教育专家不该拿自己的孩子当范例,而须着眼于更广泛更多样化的样本。我分享孩子最多的时期,并不是专家;成长为专家之后,就很少用自己的孩子来说事儿了。

这一篇万言长文,是写给厚爱了我多年的老读者、老朋友,给大家一个交代,权当依旧用母亲身份来分享。里边包含很多散落在各个平台的记录,今天拼凑到一起,画一幅像。(不禁想起来,华德福高中十二年级的美术课板块之一,是自画像。)

儿子自身并不需要证明给谁看,我更不需要他为我站台。大家有目共睹:他的出生就已经改变了世界——通过他妈妈的工作,影响了数以千万计的家庭。

总体来说,他很成熟,很自信,也很坚定,知道自己要什么;他很有胸怀和公益心、大爱和慈悲。他多才多艺、智力超群、观点鲜明,同时又很负责、牢靠、谦和。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写得一手好文章;能弹琴、会画画、爬冰川、戏海浪;打得了铁、放得了牛、做得了孩子王....

他的安全感爆棚,经常令老妈羡慕不已。

但不能说这是我养育的功劳。一如我在豆瓣日记里写的:我唯一做对的事情,就是尽量没有破坏他的本性,上天派下来这样一个美好的灵,通过我来入世,是我的福分!亦如我另一篇长文的标题养育中,我只领过,绝不邀功

在我眼中,他很厉害,比当年同龄时期的我厉害很多倍。但是他不许我夸他,他认为在老妈眼中他就是特别的好,所以“妈说不算”。他也不喜欢抛头露面,我写他,是要征求允许的。

20余年写书生涯,四部早期作品的早期版本,

儿子都是封面模特。


02

A Sun Being


摘录2016年5月份豆瓣日记,儿子在美国绿茵华德福学校十年级:年初跟儿子的任课老师会面,每一位老师都对他赞不绝口。其中数学和物理课老师H,曾就读耶鲁大学,是一位资深人智学家,对我形容儿子的时候,用了这样一个比喻:Sam is a Sun being。

从人智学角度看,每个人都带有某种行星的特质,一共七种:金木水火土日月。Sun being最贴近基督品行,有神性、散发温暖、普照大地,也是最为罕见的。这是一个孩子可以得到的最佳评语了吧?这样的评语,胜过千万句流行好评啊!

…周末晚上,有一些比较晚的聚会,他会陪着女生走回家,让家远的男生来我们家睡一晚,第二天给同学做早饭;偶有同学不慎喝多了,他会照顾好他,甚至不惜身上被吐脏…

在悉尼华德福学校担任老师的闺蜜立青留言说:都被称是Sun Being了,还能更棒吗?说老实话,这句Sun Being比考取什么厉害大学都更能体现Sam的全面发展。

太阳有什么特质呢?它很低调,阳光普照,始终如一,默默地服务于所有人;只有在阴天,人们才会发觉它的缺席。

十二年级学年末有一场为期一周的全班旅游,在驻扎地举办篝火晚会,其中一项传统活动是这样的:一个同学站到圆圈中间,大家轮流来说TA的特点和从TA的身上学习到了什么;每一个人都如此接受全班同学的评语;随后大家投票,评选出全班“最”如何的人。

儿子家被评选为全班最好客的家,因为大家经常来我们家吃住。

十二年级去缅因州隐士岛学习海洋生物板块

详见《纵使跨越美国大陆也要来这里上课》


十年级,他主演了莎剧《温莎的风流娘们》,戏剧板块得了A+,老师的评语说明一切:

Sam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开始排练时就已经熟知台词了。他承担了扮演法斯塔夫这一重大责任,他的表演强健而稳定,且乐意接受导演指令。演出期间,他对角色的把握也持续深入和扩展,获得我们以及观众越来越多的赞赏。他的表演和台词收获了许多笑声。我们非常感激Sam为扮演这个角色做了充足的准备,因为他是挑大梁的。但他从来不得意忘形,觉得自己应该得到特殊待遇。他真正把自己看做群体的一员,默默地为整个剧目全力以赴。除了谦虚低调地表演之外,在景片制作和灯光设计方面,他也出了很多力。(详见一场戏剧胜读一年书》)


从海量剧照里挑一张出来

实在勉为其难

… 挑两张吧


十一年级的暑假,他奔赴拉脱维亚,担任华德福夏令营助教,这项工作他完成得极为出色,老妈也是那个时候才了解到儿子在外的形象有多么高大辉煌(平时在家还是小屁孩儿的感觉么)。仅举一个例子:夏令营的活动之一是去一座荒岛上露营,一切给养和物资都是助教划船运送过去;在每一餐,儿子都会看着所有的人吃完饭之后,才坐下来吃。

高中毕业后的间隔年结束,他回到美国,母校高中部举办年度盛装晚会Prom,儿子也去参加,有很多老同学都回来了,大家济济一堂。第二天早上我下楼,发现横七竖八睡了一客厅的大小伙子,跟往年一样,离家远的孩子都来我们家过夜。

随后就在我们家车里发现了三四只水壶(难怪家里的水壶都找不见了呢),摇一摇,里边有液体。孩子爹说是不是酒啊?打开闻闻,不是,是水。后来我问儿子,怎么车里这么多壶水?他说prom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又到学校后面的小树林里狂欢了一阵,他是指定的司机,要拉人回来,所以他没喝酒,反而还带了很多水过去,盯着同学们喝水,不断给他们灌水,让他们不至于脱水醉酒。

据说儿子班毕业后,全校出现严重的帅哥荒


一周后一天晚上,儿子问我家里大号垃圾袋在哪里?我还以为他爹倒完垃圾忘记放新口袋了,他说不是的,是一周前Prom舞会后,同学们在学校后边的农场草地上聚会到凌晨,至今没人管丢了一地的垃圾。他叫了一个朋友,两人一起去收拾。虽然已经毕业了,他们还关心着这个社区,积极地参与着维护着。

老妈内心也很安慰:他投胎的父母,是一对浪迹人、游牧魂,热衷全球迁徙;而他却是极重感情的人、需要扎根;在这个人智学社区五年,他的确扎下根来了,结交了一班情同手足的朋友。

这些兄弟姐妹们,经常组织外出旅行,大家开车去山里度假,合租一座房子,爬山、游泳、谈心。

一到这种时候,儿子必是采买物资、为大家做饭的那位。

做早餐招待还没被家长

接走的过夜同学

厨师对老妈狗仔队

很无奈


03

青春期


摘录2016年5月份豆瓣日记:16岁的儿子已经可以拿到行驶许可,开始练车了,正式驾照要17岁生日之后才可以拿到。因为他社会保险卡上的名字跟护照上的名字有出入,我们需要办理一系列手续去更正,他的笔试就先耽搁下来。

一米八三,84公斤,已经初见成年人模样。最近一阵子,每天在我们房子外边的马路上自己练习足球(我们这条街非常僻静,极少车辆来往,很安全),在自己房间里练引体向上(买了可以挂在门框上的器械),在车库里跟拳击模型较劲... 总之,开始主动锻炼身体了!前两年一直是蜗居宅男,现在脱壳蜕变,走出来了。青春期的路程,他走得很典型

我们举家搬过来,对他而言是莫大的支持。期中成绩单,门门功课A,还有A+,较之去年颇有进步。

几周前,十年级家长会,老师摆了一屋子的明信片,让每位家长挑选一张最能代表自己孩子目前状态的图片,然后轮流说明一下。大部分家长描述孩子时,多少都带有一些不满,有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成熟,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叛逆”感到不知所措,有些家长嫌孩子不够用功....

我挑选的那张明信片,是一个人划着小舟,在一片雾气茫茫的水面上,前行的方向,也就是画面背景,是喜马拉雅山。我的解释是:儿子很独立,对自己的未来一直十分确定,并且一丝不苟地稳步前行;这是一场孤独的旅程,前方也有未知的挑战,但是儿子肯定能够到达目的地。

虽然以成熟面孔对外,在老妈这里还会流露出孩子模样,喜欢跟老妈聊天儿,偶尔还撒撒娇,让老妈给揉揉背。无论要做什么,都会跟老妈汇报一下,因为深知不会遭受评判、指责、阻挠....即便跟老妈意见相左,也会一起探讨一下、争论一下。生气时人家也会大吼,但是较之前两年,脾气温和多了。

九月份开学就是十一年级,学校会分派更多的责任让他们承担,学业会加重,压力会增大,17岁,是“帕西法尔”年,孩子们会感觉在攀登一座高山,也许会气馁,也许会退缩....但是儿子会登顶的,因为他身后,稳稳地站着他全家呢!

图① 十年级Prom晚会前;图② 在拉脱维亚夏令营;图③ 十二年级优律思美独舞(老妈事后曾发感慨“此生无憾矣!”);图④ 间隔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图⑤ 间隔年后回到美国


我在2014年9月2日的微博里说:“儿子平安抵美,去他心仪的华德福高中,我们努力四年,终于梦想成真。”的确,为了让他不错过华德福教育这班车,我们送他去美国寄宿了一年。(这期间的心路历程,我在小巫养育学堂核心板块欲谈养育,先毁三观的第一节课《寻求真理的道路须独行》里有详述。)

2015年,我们全家连根拔起,放弃在北京耕耘了20年的一切,搬到美国,陪伴孩子们就读华德福学校。于我,是回到第二故乡,于先生和孩子,则是进入第三文化。我开始做两岸的空中飞人。

我一向有一个原则:孩子一定要就近入学、我们一定要陪伴他们成长到成年;因而,只要孩子们转学,我们就搬家;15年里,我们般过6次家,最后一次,跨越了半个地球。

儿子一直认为,我们举家搬迁到美国、全家团聚,是最英明的决定。

摘录2019年5月28日微博:昨天聊天时,儿子说某某同学的家长喜欢你们,是因为你们跟他们一样,对孩子管得不是那么严。我问“管得严有用吗?”他说“肯定没用啊!那些被管得严的孩子,反抗家长也更厉害呗。”

随后他又说“不是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反叛家长吗”,我吃惊地问“你反叛过我?”他不无遗憾地说“没有,因为没啥好反叛的。”

在新西兰牧场附近拍摄的美景


04

间隔年


2019年春节期间,儿子在新西兰南岛的弗兰兹·约瑟夫冰川驻扎,以攀爬冰川的方式庆祝自己的19岁生日。

一家媒体采访我时,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家伙比19岁时只会在北大风花雪月酸文假醋的老妈厉害多了!他确认自己生命的目标、有信心有勇气有胆识有能力有大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他。

关于间隔年,简直可以另外行文专门写一篇,先罗列一下十个月的路径吧:新西兰牧场打工半年→背包游澳大利亚悉尼→两个月自驾游新西兰北岛+南岛→奥克兰飞香港再乘车去深圳与在那里开工作坊的老妈汇合→母子同飞北京(老妈先回美国)→哈尔滨探访亲戚→背包游柬埔寨暹粒→和三个同学游成都(包括去成都华德福学校座谈)→带四个同学游北京→去韩国探访朋友→返回北京住在清华大学的姥爷家→回美国的家。

18岁高中毕业后度过一个间隔年,是他自己提出来的;去他爹的朋友在新西兰的牧场打工,也是他自己规划好的(他从小就经常探访这家农场)。在牧场里从事了五花八门的工种,他跟老妈如数家珍,老妈听得眼花头晕,只记得大概齐有如下活计:

农场有360头牛,每天放牧和挤奶;操作各种型号的机械,给草场施肥、除杂草、准备干草饲料;去的时候是南半球冬季,恰是母牛产子季,要照顾刚出生的小牛犊;查看母牛的生殖力和受孕情况,并做标识;修理草场的栅栏,顺便学了点儿电工 …… 总之,他说回美国后,能在任何农场找到一份不错的工。


在牧场干活时不拿手机和相机

除了这两张牧场主拍的之外,没有任何留影。


夏天来临,在肯尼亚完成义工的同学飞到新西兰找他,两人一起自驾游(儿子开车,同学没有驾照),从北岛最北端,到南岛最南端,游遍新西兰江河湖海、崇山峻岭。买了一只小煤油炉,每天自己起火做饭、搭帐篷睡觉,偶尔去露营地或者小旅店里洗澡、洗衣服。

问他一路上最美妙的回忆是什么?他说是每天清晨,特地开到海滩或者湖滩上做早饭,就着美景进食;在沙滩上,伴随着阵阵波涛入眠;在湖里游泳,游到湖心,湖水深深,却依然清澈见底;老家到处是美景,不必去游人如织的热门景点,随便走走,都是仙境。

就着图一的美景吃早餐,脑补一下那额外的养分吧!新西兰一路有海量图片,绝大多数都是美景,仅有寥寥几张带摄影师的。


他11岁那年,全家去柬埔寨度假(详见《小巫旅游蜜语》),对吴哥窟印象极深,于是决定间隔年期间只身重访。在暹粒找到物美价廉的Airbnb民宿,又花2美元一天,租了一辆小摩托车,买了吴哥窟套票,每天骑着小摩托去参观。

后边计划去成都同学家住,知道要给人家带礼物,就给同学的妈妈买了柬埔寨大米

受到成都华德福学校创建者的盛情邀请,他们三位同学一起去跟高中部座谈。把他称为Sun Being的H老师的儿子T是Sam的同班同学,间隔年在尼泊尔做义工,这会儿也在场。H老师认为Sam对T有极为正向的影响。

当天接待他们的老师,写了如下的手记:我带他们去跟学校10年级的孩子交流,听到这几位美国学长是用自己挣的钱来中国旅游,我们的孩子们都很惊讶;他们提的问题则围绕着升学比例、专业选择之类的,比如问为何选择这样的专业,以后好找工作吗?学长们说,选择专业都是大方向,自己喜欢的、对它感兴趣,不等于以后一辈子都做它。我们的孩子们再度被震撼,同时也受到极大的启发。

图① 探访成都华德福学校;图② 哈尔滨,姥爷曾在这里教学;图③④ 一起爬长城的五位同学


摘录2019年5月28日微博:我们家的“浪子”回家啦!十个月的间隔年,新西兰牧场打工半年,自驾游+背包游五个国家,是小伙子人生中最丰盛最难忘最有意义的时光。

我送出去一个青涩的少年,接回来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可以应对人生所有的挑战......我的任务完成得很圆满


05

自食其力


儿子16岁那年的暑假,在十年级到十一年级过渡期,他获准到清华大学的机器人实验室做实习生,跟那里的教授和研究生们一起工作了一个多月。

其间,他为导师撰写了一份关于电商机器人的报告、协助研究生们进行送货自行车的田野实验、参与体育竞技人形机器人的编程设计和足球场测试,等等。

从初中开始,他的志向就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他的姥爷是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退休老教授,这场实习体验,让他决意学习工程,继承姥爷的衣钵。(姥爷自然乐开了花)

在清华大学的机器人实验室里实习


17岁那年的暑假,他也满足了一个小时候的心愿:到华德福夏令营做助教。这次他远赴拉脱维亚,那里有曾经的营长和营长的儿子——在营地与他同住一间小木屋的拉脱维亚哥们儿,这回也是助教之一。

一百多名来自中国和欧洲各地的8~12岁的营员,和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助教,日夜相处三周,这种体验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丰盛的大餐,我只能从他们上传的图片中一饱眼福。而营地里传来的对儿子的好评,也让老妈对他刮目相看。

拉脱维亚夏令营的创建者,从儿子10岁那年参加国内的华德福夏令营就开始认识他,曾经写了这样一条短小的微博:还在高中阶段的Sam独立而不张扬,可以跟随主班老师完成工作,也可以自己带活动,这种责任意识是教养,也成为个人魅力。

一年后,他为Sam写了一封两页的推荐信,更加详细地描绘了儿子的各种出色表现,再一次让老妈对儿子平时在家藏而不露的各种能力和品质有了新的认识。


在拉脱维亚夏令营里做孩子王

助教划船,营员戏水


间隔年结束后回到美国家里的那个暑假,儿子开始打工,为当年秋季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涯做准备。

摘录2019年8月22日的微博:闺女今天开始在一家餐馆试工,做了六个小时。她哥哥这个暑假在一家烘焙店打工两个月,开货车送订餐兼后厨帮忙,洗了有几千只盘子吧,挣到了第一学期的生活费。几天前我老公带着女儿去这家烘焙店面试,老板和老板娘听说是Sam他爹,不禁对Sam赞不绝口,说他勤奋、牢靠、能干、懂事,比同龄人成熟很多很多,他爹听了心花怒放

摘录2020年1月19日的微博(儿子寒假回家继续打工):儿子跟我说,有一天,他打工的烘焙店老板的爸爸来吃饭,然后问老板,那个棒小伙儿是谁啊?我看他一直在忙,一会儿都没歇着,真有眼力价儿。

儿子小有得意地说,连老板爸爸都夸,说明我干得真不错呢!

我说,是啊!虽然你们俩小时候干活儿不多(家里有能干的阿姨和爹妈),长大了还都是打工好手,能干、牢靠,我就放心了。

儿子来了一句:估计是因为我们身上有中国人勤劳的基因吧!跟纯正的中国人比,我们不算出色,但在美国人堆儿里,我们算好的啦!

想起他那勤快的爹,还有八十多岁依然自己开车神马都亲手搞定的爷爷奶奶,赶脚着新西兰基因也有不少贡献呢!

在2019年12月7日的微博里,我写了关于女儿打工的故事,最后说:只要孩子安于自食其力,父母就算是圆满完成养育任务了!

参加绿茵华德福高中机器人课外小组

组装参赛项目


06

学霸之路


二十年前,有人问我的责编,为什么要找我写书?——“她的孩子又没考上哈佛耶鲁,她有什么资格写书!”

确实有人这样坚信:只有孩子考上哈佛耶鲁类牛校,父母才算养育成功!在普遍焦虑的社会大环境中,这是一种典型思维吧;不论二十年前还是二十年后,成功学都大行其道。相比肉眼可见的学习成绩、大学排名,让孩子成长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反倒是更需要勇气的选择了。

《路加福音》里的这句话,于我有振聋发聩之功用:世人最孜孜以求的,在神面前微不足道。That which is highly esteemed by men is abomination in the sight of God.

绿茵有一位高中老师去年刚刚退休,我参加过多期她主办的人智学工作坊,在毕业典礼上问我Sam决定最后选哪个大学?然后她很肯定地说:Sam不需要大学,他不需要再被别人教育了!

我知道她的意思是——Sam已经是一位自我教育者了,所以并不需要去上大学。

华德福高中十二年级学生必修的一门自学课程叫做Senior Project,我在亲见理想教育,造就完整的人里详述过2015届高中毕业生的汇演。儿子当年选择的自学任务是爵士钢琴,他那时已经有四年没弹过琴了,每周开车北上进山去找导师学琴,风雪无阻。从那之后,他重新爱上钢琴,在新西兰农场、在大学校园、在家,一直坚持自学和练习,如今,他是我们家琴艺最牛的那位,早已把他爹远远地甩在身后了!

爵士钢琴Senior Project汇报,不少观众事后告诉我,他们通过Sam的讲述终于理解了爵士乐


成为自我教育者、终身学习者,是华德福教育的目标之一。不把孩子考入名校做为教育目标,而是着眼于更加宽广的天地时,其毕业生考入名校者反而不在少数。

国内大部分家长都是雾里看花地看国外大学,除了能说出几所大藤的名字之外,唯一的参考值就是排行榜,其实绝大多数排行榜对于考量本科教育质量来说都毫无意义,尤其所谓的“世界排行榜”更是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比如,美国最好的本科教育集中在文理学院,但文理学院又因为只做本科教育,压根儿不参与世界排行。

衡量一个美国高中毕业生的高考水平,比较可靠的指标有三个:①是否考入第一志愿?②考入学校的门槛有多高(录取率有多低)?③是否拿到以及拿到多少奖学金?

从这个角度看,儿子的美国高考结局很圆满:他考入了第一志愿拉法耶特学院,它是美国19所小藤之一、前30所顶尖文理学院之一、全美三千所四年制大学里前100所门槛最高(即录取率最低、最难考入)的学校之一;文理学院罕有工程专业,拉法耶特的工程系口碑数一数二;他还同时被惠顿学院录取进该校荣誉学院并获得四年12万美元奖学金的offer;另外还有宾州州立大学、宾汉顿大学和我的母校Rutgers大学这三所公立常青藤的工程学院也都录取了他。

作为华德福毕业生,没有AP课程和各种炫目的外挂装饰品(奖杯、证书等),而是“裸考”,能被这些优秀学府录取,可谓满分交卷。

拉法耶特校园俯瞰图、宾州州立大学、

Rutgers大学工程学院、惠顿学院、宾汉顿大学


考入理想大学,在任何意义上说,都不是完成了什么人生使命、达到了什么目标。甚至可以说恰恰相反,这只是一个新的开端而已。

更何况,儿子考完大学到现在这两年间,又有了新变动。

第一个小波澜,我在一场公益讲座里详述过,文字发表于公微文章什么是孩子最大的需求,摘录一部分供大家参阅:


向上滑动阅览

…在新西兰等国家度过间隔年。这期间他一直跟我微信聊天,说了几次他不想上大学了,想去技校,学电工,早点儿出来挣钱。我当时觉得挺奇怪的,我儿子很有才华,动手能力很强,但也是一个学者类型的人,老师们都说他将来会学至博士,考入的大学也非常优秀,为什么不想去呢?

我上网搜查了一下,发现原来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一个新潮流,就是不急着上大学,尤其是不要负债读书,他们目睹了前边两代人为了学位债台高筑、苦不堪言的现状,于是想出一个非常实际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先进入急缺人才的灰领市场,先凭双手挣到钱,达到经济独立之后,想上大学再自费去上,既不用花老爸老妈的钱,又不用负债累累,后半辈子都赔给了还贷。我女儿前一阵子也跟我说,她不想上很贵的大学,不想花太多父母的钱。

我跟儿子说,这个选择你来做,你怎样选,老妈都支持你。其实在我儿子报考大学、思考他未来的过程期间,我就跟他说过,任何父母都不可能预见到孩子的未来到底会是神马样子,今后的人生道路是你自己来走,不要把目光局限于拿到学位证书然后四处求职,你老妈的职业就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你也可以自己创造一个目前并不存在的职业。

当我把儿子想学电工的念头分享给国内的亲友时,一位朋友说,换了别的家长,那是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考上北大却不去报道,而是跑到什么蓝翔技校去学电工!当美国孩子已经时兴起自给自足的潮流时,国内家长还在“下蛋比蛋飞”....另一位朋友说,她加入的一个校友群,大家要把自己孩子考入的大学写在群名片里。这是多么缺乏自我、安全感不足的一群家长啊,居然要靠孩子学校的名称来刷存在感!


最后儿子还是选择上大学,于是又有了第二个小波澜:他上了一个学期后发现,如果想拿工程学位,四年大学只能学习跟工程相关的数、理、化、工类课程,而作为多才多艺的华德福毕业生,不能兼学人文、社科与艺术,简直是要人命啊!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放弃工程专业,为全面发展而改为文科;离开拉法耶特,为更大众化的体验、更开阔的视野、更为给家里省钱,而转学到州立大学。

他在拉法耶特的第二学期修了一门古典文学,成绩全班第一,教授说他应该学习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他也动心了。

是啊,儿子从小语言天赋极高,英文写作水平上乘,SAT作文满分,大学同学说他的论文已经跟教授写的一样好……好吧,学英语语言文学吧!继承老妈北大本科的衣钵!十多年前老妈就知道儿子天赋在此,但是忍住没说十几年,如今终于应验了!

去年,儿子同时被纽约州的石溪大学和宾汉顿大学录取,他选择了后者。(2018年高中申请就已经录取过他了,但因为2019年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门槛又抬高了一些,转学申请筛选很严。)

儿子非常喜欢宾汉顿:校园依山傍水,他经常去自然保护区游逛;转学生有单间宿舍,还可以自己起火做饭;学校有四五十个琴房,他可以随时练琴;课程都是教授亲授,他喜欢每一门功课。

今年他确定了本科专业:比较文学+历史(双学士);又因他中英文双语,学校批准他免修外语课程。也就是说,他彻底弃工从文了。

这样大幅度跨界,既考得上工程学院,又拿得下文科学位,除了文武双全的能力,更有改换门庭、重新开始的勇气。这不仅彰显了华德福的全人教育特色,也符合中国老祖宗的君子六艺全才理念,以及源自古希腊的认识你自己思想传承。


大学四年,校园生活是最重要的体验,没有之一

在这种美景里上大学...

太滋养了有木有


今年轮到妹妹考大学,申请了提前录取的几所学校都给出offer,其中两所著名文理学院提供了全奖。我对儿子感慨:当年你要不是那么一门心思考工程专业,可申请的范围就宽广很多,也会拿到跟妹妹一样高额的奖学金呢!

儿子说他没有遗憾,宾汉顿是他心满意足的归宿;对妹妹也没有任何羡慕嫉妒之意,而是由衷地感到欢喜。

去年底马拉多纳去世,我不禁翻出十来年前的豆瓣日记,看当年世界杯对儿子的影响,随手看下去,也就翻出来曾经有几次他的老师们分别提议让他跳级:三年级班主任对我坦诚“我教不了他了”;五年级班主任认为留他在班里是屈才,于是校长让他暂时去六年级上课;转到德威仍从六年级开始上,老师再度建议他跳级,说他应该进天才班。

凡是跳级的提议,都被他老妈婉拒了;孩子的成长不能片面地用学业来考量,智力超常的儿童更需要在同龄人的环境里平衡和谐地发展。

我跟儿子说了日记里的往事,问他,老妈当年有没有做错?他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没做错!如果你让我跳级了,我就不会在绿茵这个班级里,就不会遇见这一班同学了!

的确,孩子的人生轨迹,是由不得我们的私心来随意更改的。

情同兄弟姐妹的班级

有些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同学了


07

我要帮助世界


十年前,我应邀在金山岭发表了题为《梦想成就未来》的TEDx演讲,其中有这样一番话:一个11岁的男孩子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个图景。在一篇作文里,老师要求大家论述“关心”的重要性,这个男孩子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必须互相关心,否则我们无法生存。实际上,我们大家都是一条共同的生命。如果有一个人受伤了或者身处险境,我们都应该去帮助他。我们必须合作,支持对方的生命,以让整个生命的能量活着。”

他7岁的时候告诉妈妈:“我长大后,要帮助这个世界。”几年来,他的梦想工作换了多次:他曾经想做迈克尔·杰克逊那样的摇滚明星、梅西那样的世界杯足球运动员、哈利·波特那样的魔法师、他身边一些成年人那样的华德福老师,或者《星际迷航》里的宇航员。但一个主题贯穿始终:我要帮助这个世界。


Sam同学的部分作品:

九年级设计制作的铜烛台

十年级设计制作的地垫

十一年级的绘画(曾被老师挑去参加艺术展)


更多详情参阅《如何让孩子轻而易举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


2014-03-14 豆瓣日记  Sam 作文:我的梦想

我的梦想是有一天可以见到巴塞罗那足球队。不是就看他们踢球,而是跟他们见面。这是因为我一直支持巴塞罗那足球队,我最喜欢的足球运动员梅西也在这个足球队。这是我的梦想之一。

我小时候,看了一个电视节目,叫《星际迷航》。看完我就觉得人类也可以建造这种飞船,可以发明这种工艺。现在,科学已经发明了很多东西来帮助我们达到我的梦想。我不光对宇宙的发展有兴趣,对地球的发展也有兴趣:有好一点的空气、节省燃油的汽车。

我还有很多的梦想,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用电脑但眼睛不会受伤害。这个梦想也是需要科学的帮助。好多家长都会承认我这个梦想是好多人也有的。如果这个梦想成功了,用电脑的人的身体不会受到伤害。上班的成年人每天需要用很多电脑,这很不健康,可是如果我的梦想成功了,他们的眼睛就不会受到伤害。这个梦想不光是为上班的人,它也会帮助大家的。

这是我觉得很重要的梦想,需要很多时间,有的需要科学,可都需要努力的劳动来完成,我希望这些梦想可以变真。

【老妈评述】怪不得这小子口口声声要当科学家!原来他要用科学来帮助大家。他从小的梦想就是“我长大后,要帮助这个世界。”(When I grow up, I want to help the world.)现在他认为可以通过科学来实现这个梦想。

而且,他的梦想一直没有改变主题,就是帮助世界。

七年后,他转学文科,依然会继续追寻这个梦想,也一定会实现。

十二年级有两场玫瑰典礼:第一场在开学时,毕业班大哥哥大姐姐迎接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弟弟小妹妹;第二场在高中毕业前,即将升入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再将玫瑰交还给大哥哥大姐姐。



行文至此,已近万言,却只写了一些片段。如果都展开写全了,恐怕是一本书的篇幅。总之,这个美好的太阳灵,经由我入世,如今已经长成一个完全独立于世的美好的人。在很多事情上,我经常要请教他了。

遥想过去21年,也曾经有过“被”他弄得七窍生烟、五内俱焚的时刻,但那都是我自己的功课。在新手妈妈阶段,曾有包括婆婆在内的过来人分享体验:等他长大后,你会仅仅记住那些美好的时光。

当年不以为然,如今深信不疑。

还是以2014年9月2日的微博来结束吧:儿子平安抵美,去他心仪的华德福高中,我们努力四年,终于梦想成真。他13岁时写给我一段话:时间不是催你赴死的魔兽,而是提醒你好好生活的伙伴。Time is not a beast that chases you to death, it is simply a partner reminding you to live life。他投胎于我,我不曾教诲他,只是带他生活。



送一只彩蛋:Sam即兴钢琴演奏




摘自2020年8月4日微博:儿子最要好的朋友今年去巴黎上大学,临别前,儿子录制了一段视频,是他弹奏的即兴爵士钢琴曲,主旋律来自Jimmy Van Heusen的名曲It Could Happen to You,但整个曲调都是儿子即兴创作的。他录了好几次,每次都不同,我最赚,得以欣赏一场原创音乐会。

儿子说这些年来朋友送给他的礼物都是亲手制作的,所以他的送别礼物不能是买的东西,也要亲手制作。这段是他感觉不错的一条,我跟他要过来,分享给大家。


延伸阅读:

养育中,我只领过,绝不邀功

无条件养育,看上去不美

一场戏剧胜过一年学业

暴殄天物的老妈,养出坚持兴趣的娃

小巫家的自由与规则

家中三代北大学霸,可育儿秘笈,她只有这五个字


欢迎加入第三届

小巫养育学堂

新春佳节,第三届小巫养育学堂仍在吸引着新学员陆续加入,¥899成为超级会员即可享受全场六折!

扫码开通超级会员

2021新年送给自己一份最好的礼物


如果你还在犹豫,大家都已经学了三个课程板块了,还有新推出的精品课程,现在才加入,会不会跟不上学习进度?请无须担心!第三届学堂采取自助餐plus模式,学什么、学多少、几时学,都由学员自主选择。课程一经订阅,可无限回听回看。同时给到每位学员强大的后盾支持,除了实时群聊讨论,还有以下支持体系:

01

授课老师亲领核心板块答疑专场:免费!

02

小巫额外四次综合答疑专场:免费!

03

每月一次资深老学员带领消化讨论会:免费!

04

心理学专家带领《看电影聊成长》专栏:免费!

更有VIP群内小巫老师随时空降参与互动,仅须¥899元,大咖陪伴一年!现在加入,还可赶上小巫老师综合答疑专场,两个小时和小巫老师敞开畅聊!


加入第三届小巫养育学堂,

成长和收获从此刻开始!


未尽事宜请联系学堂班主任鱼老师


— END —

还有四百余篇精彩文章,请进入公微查看~


微信平台博主简介

关注小巫养育学堂

关注小巫微信公众号

小巫,美籍儿童教育专家,人智学者,两个孩子的妈妈;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国际母乳会哺乳辅导,清华大学特聘讲师;华德福学校联合发起人兼特约顾问,国际人智医学学士后培训(IPMT)项目发展顾问,美国绿茵华德福学校低年级体育课顾问;开创艺术养育父母培训课程,创办小巫养育学堂网络课堂,创立家庭联结力亲子关系模式;著有《让孩子做主》《接纳孩子》《小巫教你讲故事》等十余本畅销书,累计销售百余万册;开发家庭联结力、儿童成长力、放飞想象力等系列课程,线上线下学员逾百万人次;当选新浪教育首届中国榜样家长

喜欢就点,再点个在看

好文多转发,一路有同伴

亲爱的新老朋友们,您的慷慨赞赏将悉数交到原创作者手中!


因公众号改版,按信息流推送文章,劳请手动点“赞”+“在看”,以便持续收到本公号更新,感谢您的支持!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巫Weewitch艺术养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